院士为栽培技术鸣不平:研发投入勿“跑偏”

记者 俞慧友 “我国以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科技的贡献巨大,这主要体现在育种和包括植保在内的栽培技术上。不过育种贡献显示度高,栽培贡献显示度低。因此,研发投入‘估值’上,栽培研发的投入明...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

日前,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现场会在黑龙江五常市举行。中科804和中科发系列水稻新品种有效克服了东北地区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差、抗倒伏能力弱、稻谷出米率低、品种退化等问题,实现高产、抗稻瘟

中国农业专家解析了赭曲霉毒素合成分子途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阳团队发现一个负责赭曲霉毒素合成的基因簇,阐明了赭曲霉毒素合成步骤及两个关键调控基因。该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赭曲霉毒素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文章...

育种家亲手将小麦原种送给老区农民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驱车前往革命老区陕西铜川耀州区石柱镇上岭村,将他旱地小麦育种与加工团队的科研成果旱地小麦新品种——“普冰151”小麦原种2500斤,捐献给村里的农民。 张正茂带...

井冈山,科技扶贫的一面旗帜

记者 马爱平 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井冈山市科技局了解到,科技对井冈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7%。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

中国农科院2项成果入选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

日前,首届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聚焦我国农业农村技术需求,遴选发布了2017年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十大新产品、十大新装备。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油菜全程...

全球变暖或导致虫害增加主粮减产

科技日报北京9月2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科学》杂志日前发表了一项气候科学报告,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模型预测发现,全球变暖会导致蝗虫、毛虫等害虫更加活跃,而这可能给世界粮食供应带来灾难性后果。 由于温室...

云南个旧:超级杂交稻片测突破每公顷十七吨

科技日报云南个旧9月2日电(记者俞慧友通讯员辛业芸)2日,记者从在云南个旧召开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杂种优势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项目现场观摩会上获悉,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

浙大惠农科技“真打粮”已为农民增收1.7亿

科技日报讯(记者江耘)9月1日上午,在浙江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后岩畈龙游红专种粮专业合作社承包田里,两台收割机轰鸣,5位专家在田里丈量田块、称重、测水分,计算试验面积和产量。来自该市60多位水稻种植大户...

信用体系建设让农户“钱袋子”鼓起来

科技日报讯(实习记者代小佩)记者近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累计建立信用档案农户数1.78亿户,累计已有9500万农户获得银行...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你问我答

政讯通·全国三农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